返回 残唐重生李世民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353章 削蕃(一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时光如梭,转眼半年的时间过去了。又到秋天。

    这半年的时间里,在蔡州与长安之前,往来于淮西节度与朝廷之间的使者,来回走了十几趟,就像是拉踞一样。

    正如李世民等人所预料的,吴少诚没那么容易就范。李对他来说,就是财神爷,是淮西的一个重要支柱。少了他,淮西的元气就要大伤。因此,他不停的写信跟皇帝讨价还价,妄图让皇帝放过李。李自己,也多次写信上奏皇帝,声声泪字字血的哀求皇帝,让他念在同宗血脉之情的份上,饶他一命,就让他在淮西养老送终。

    对此,皇帝和朝臣们达成了统一的意见:态度十分坚决的回绝了吴少诚与李的无理请求。并多次下严旨催促,让吴少诚尽快交出国贼李,与他卷带走的国库银钱。

    就这样,朝廷与淮西之间,就李的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。讨价还价勾心斗角的政治斡旋,进行了足足半年之久。

    萧瑟的秋风袭卷关内。枯枝败在风飞舞,田土里的庄稼,也结上了沉甸甸的果实,开始收割入禀。

    天公作美,今年是一个大丰之年!

    稳定发展的大唐王朝,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开始触底反弹。朝廷掌控下的疆域内,百姓安居乐业,政治清平治安良好。农牧丰富商旅如潮,经济异常的活跃。去年一年朝廷免收了许多的赋税,让百姓们都有了盈余。今年的大丰收,则是让朝廷和百姓彻底的甩到了贫困的帽,温饱已不是问题。大唐的天空下,再次出现了一丝繁荣的味道。稳定与和平,保证了大唐这一年地蓬勃发展。

    秋收之后,朝廷的粮税征收工作紧张进行。长安的太仓。所有的粮屯都被利用了起来。足足十万石的粮食,将太仓堆积满禀。洛阳关内的其他几处公仓,也是粮满为患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门下侍陆贽提出了建议。眼下朝廷粮食充足,应当在各地建起应灾应变的义仓。义仓,全由国家出粮填充。每逢自然灾害或是兵乱粮荒,就可以从义仓拿出粮食来。专门赈济百姓灾民。这一提案获得了皇帝和所有大臣地全票通过。很快,在长安、洛阳、河南等关内重镇,建起了义仓,储备了大量的应灾粮食。不久,关内的其他州县和西川、山南、江南等地。也相继建起了义仓。

    这一义举,获得了百姓的高度赞扬和拥护。要知道就在几年之前,天下几乎还有三分之一的百姓,从年头到年尾吃不饱饭。他们流浪、乞讨、充军甚至是作奸犯科占山为匪,为地就是求得一日三餐。现在。不仅是人人有饭吃,还有闲余的粮食建起义仓了。

    这在几年前,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。一路看1K.CN生活环境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发了这样的转变。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,对皇帝与朝廷更加地拥戴和感激。革新与变法,在景兴二年的这一年里,取得了辉煌的成果。

    淮西地情况,则是与大唐朝廷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眼看着淮西以外的其他大唐州县都变得富裕、安宁,吴少诚这些军阀们日夜不得安宁。他们其实也知道,朝廷推出的变法与革新,能够让淮西也发生好的转变。但是。他们是绝对不敢执行的。只要执行,他这淮西无冕之王就算是做到头了。看到大唐朝廷一天天稳定壮大,越来越受天下百姓的拥护,吴少诚异常地心慌。这个时候,他只能凭借着手的最后一张王牌五万大军。与朝廷对恃抗衡。与此同时,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增加淮西的财富。他屡屡派兵抢劫蔡州附近的州县,提高蔡州地赋税以增加收入,肆无忌惮的硬拉壮丁入伍。蔡州与附近地百姓苦不堪言,纷纷开始流亡出逃。眼见这样的情况,吴少诚更加的惊慌。他下令关起城门不许一人出城,强制将百姓扣在了蔡州城,任其奴役。

第353章 削蕃(一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