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353章 削蕃(一)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短短的半年时间,关内就收容了从淮西逃难而来的五千余名难民。李世民下令,对这些人妥善安置,不得有丝毫的怠慢。
大唐朝廷的宽容,与吴少诚的暴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景兴二年的唯一一次御前会议,于月初三在弘馆举行。今天要商议的事情,可以说是大唐自安史之乱以来,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削蕃!
“朕今日召你们来,只议一件事情削蕃。”李世民说道,“景兴革新推行了两年。现如今,仓禀充实,国库盈满。将士们枕戈待旦,战马骠肥体壮。不管是治还是武功,大唐在这一年里都取得了异常惊人的成绩。淮西吴少诚,包庇国贼尾大不悼,屡屡挑衅于朕威胁朝廷,现如今又在蔡州施行暴政,为天地人神所不容。朕打算削除淮西节度。众位爱卿都来发表意见。”
御前会议,是只有宰相和皇帝钦点的特定人物,才能参加的最高会议。今天在座的人,有门下省最高长官、侍陆贽,谏议大夫薛存诚;尚书省的左仆射、宰相马燧自然在例;兵部尚书、宰相李晟也到了。同时,户部尚书王锷与吏部尚书武元衡,也被皇帝钦点参加。而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,年仅十七岁的左羽林卫大将军李,今天居然也出席了御前会议。恐怕,他是史上参加御前会议最年轻的人物了。
皇帝说出了削蕃二字,所有人的心都不免有一阵激动。从安史之乱起,但凡有识之士,谁不想削尽蕃王重复大唐昔日气象?只不过这几十年来,谁也办不到。就连当初功高社稷、挽大唐于水深火热的郭仪与李光弼,也只能左支右绌的死保大唐,无力彻底的对蕃王做出什么改变。
大唐走到今天,景兴二年,他们终于能将削蕃二字理直气壮的说出来了。谁能不激动?
“陛下,削蕃一事,功在当代。利在千秋。”侍陆贽,最先发言说话了。做为三省之一门下省的最高长官,专司为皇帝进谏的大臣,他总是敢于第一个站出来说话,“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,朝廷现在是兵强马壮,百姓也对陛下感恩戴德非常拥护。将士用命。百姓用命,则天下用命。朝廷现在是得道多助,削平蕃镇节度,就在此时。淮西吴少诚,暴虐无道残害百姓。已是众叛亲离秋后之蝗。朝廷以众击寡以强击弱,将有很大胜算。但是,微臣仍然建议陛下,尽量避免重大地战争。虽然眼下大唐有了一些积蓄,但羸弱数十年的底仍然很薄。这个时候如果爆发大面积的内战。那么有可能将这两年的成果都付之东流,得不偿失。微臣建议,尽量用政治手腕逼迫吴少诚就范。主动撤蕃归顺朝廷。若能逼降,则是上上之策。”
“朕明白你的意思。”李世民说道,“也有云,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再次伐兵。这半年以来,朕与他吴少诚也是交手多次。朕也想通过一些政治手腕,让他吴少诚就范投降。可是事实证明了。吴少诚不想放弃割据称王,不想放弃他手的荣华宝贵,是铁了心要与朝廷对抗到底。时至今日,朕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,而是他自己并不在乎。现在。朕已经没有耐性了,大唐王朝前进的路上。也不能有这样地绊脚石一直挡着路。既然它自己不肯乖乖的让路,那朕就将他连根拔起!”
陆贽默然无语。本来薛存诚也还想进谏劝皇帝暂时不要用兵的,听到这样的话,也不出声了。因为他们都看出来了,皇帝武力削蕃的决心,已经是异常坚决!
“王锷,你来给大家说一说,大唐在景兴二年这一年,都收获了一些什么。”李世民说道,“打仗,打地就是钱粮。朕要先让大家都清楚,眼下大唐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底陛下。”王锷站出来,不急不徐的说道,“秋收已经完毕,各地的粮税征收也已经进展过半。现在,仅长安的太仓里,就屯积了十万石地粮食。洛阳、雍州一带的个公仓里,还有一百三十余万石粮食。现在,还有各地的粮税在源源不断地运来。为了容纳这些粮税,微臣正在派人紧急加修粮仓,以备候用。另外,今年还有三个月才过完。可是征收的赋税已经超过了去年。由于兵制改革,朝廷不再对已退役的军人发放军饷,他们自己也能自给自足了,因此国库至少节约了三成开支用来组建龙骧卫。由于吏制改革与削去了许多皇亲王公的爵位,也为国库节约了大笔的开支。更重要的是,现在的百姓们都积极生产、乐于纳税;官场上的贪污奢靡之风几乎已经荡然无存。再加上朝廷推行节俭,而且没有进行重大地工程建筑劳民伤财……这诸多的事宜加算起来,那就是开源节流。因此,在这一年,朝廷虽然比去年多了近五成的开支,但现在清算财产盈余,仍然比去年年底时还要富有。这多出的五成开支,是用来组建龙骧卫、兴修水利、发展农桑、修建学堂、安抚流民、安顿退役军人的。这笔开支,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,是一笔十分划算地开支。微臣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,大唐地国库与仓禀,会更加的充实;百姓们,也会更加的富!但是,也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急待解决:那就是,今年将有一万多名雇佣军将士要退役。朝廷能拿出足够的钱来支付他们的退役恤金,但却难以筹措到足够的土地来安置他们。至少,关内的百姓居民人数,已经饱和了。”
“这么说,就是人多地少,分派不过来了?”李世民反问了一句,表情却是依旧轻松,说道,“这个状况的出现,也是朕预料之的事情。本来充军入伍的将士,基本都是失去了百姓的农民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退役时却要朝廷安排在有限的一些领土里。淮西与河北的蕃王们,少少的几个人,占据了大唐王朝近五分之一的国土。现在朕的这些将士们退役了没了土地安家,朕不找吴少诚他们,又能找谁?这场战争,已经是无可避免。吴少诚等人,除非主动放弃节度使一职回归朝廷,否则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。在一个不臣的蕃王与一万退役的将士们之间,朕当然会选择照顾后者。他吴少诚,现在已经成了大唐王朝前进的绊脚石。就算是朕要姑息他,将士们也是不会答应的。现在朝廷仍然有以前遗留下来的雇佣军数十万人。这些人,都陆续要退役,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安置。因此,淮西与河北的领土,朕是一定要拿回来的。朕与他们之间的矛盾,已经是不可调和。”
群臣,已经非常清楚皇帝的意思了。朝廷与蕃王的矛盾无法调和,战争自然是无可避免。二年了,皇帝带领着朝廷进行着一场艰苦的革新与变法。如何安置这数十万雇佣军,一直是他非常头疼的问题,也是这一场革新与变法最重要、最核心的问题。今后的十年、乃至十里年里,这数十万将士都将陆续退役。到最后一名将士退役化作良民,这一场土地与兵制的改革,才算是彻底的完成。到那时候,退役的军人就不必再需要分派土地了因为他们,都将是来自于有土地的龙骧卫义务兵。吃了药蠢睡一天,闭幕式都没看。因此只更了一章,大家见谅!
第353章 削蕃(一)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