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三国之最风流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82 荀镇东巡行二州(七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荀贞说道:“仲豫我兄。”

    姚?N了然,知了荀贞说的是现任任城相的荀悦,说道:“原来是任城公。任城公的卓识高见,我向来是佩服的。他的这篇大作,必是极好的了。到时,我一定细细拜读。”

    那书铺的伙计听到了荀贞和姚?N的这番对话,暗暗地将此书之名牢牢记住。荀贞兄长的书,那一定是会卖到断货的。他决定今天就把这事儿告诉书铺的主人知晓。

    巡罢了“市”,荀贞与姚?N等出来,回到车中坐下,继续前行。

    不多时,到了郡府。

    这会儿天光还早,但因为阴云浓厚的关系,堂中已是昏暗不明。

    姚?N叫府吏点上蜜烛。

    宽大的堂内,每个案几上都放着一个烛座,案几边、堂柱侧,并亦参差地摆放的有各色造型的大青铜烛台,尽数点燃其上的蜜烛以后,堂内登时晦冥尽去,亮如白昼。

    坐於主位,正对门口。

    堂上明亮,诸人俱高冠华服,火盆噼噼啪啪的燃烧,温暖如春。

    堂外院中幽暗,小吏垂手恭立,早变黄的草丛和仅存枯枝的花树,畏缩墙角。

    一明一暗,一贵一贱,一暖一寒,成鲜明对比。

    再加上风卷枝叶的声响传来耳中,荀贞不由起了奇异的感触。

    这感触奇异在何处,他也说不出,但就是有这么种感觉。

    却忽见那幽冷的院中,飘飘扬扬的白絮,漫天地散落下来。

    荀贞初时以为看错,收住散开的思绪,再往院中去瞧,果是下雪了。

    姚?N等也看到了雪下。

    “今冬的第一场雪啊。”姚?N闲适地挥了下衣袖,说道。

    荀贞注目雪落,想到的是:“袁本初发兵攻鹿肠山的黑山军,现在他的兵马应该已到鹿肠山,黑山军营寨本在山中,已是险要,而下落雪,更会增加袁本初部攻营的难度。却也不知,其部需用多久,才能打赢此仗?”

    假设如是换了他的徐州兵冒雪攻山?

    荀贞自度预料,想道:“虽不知鹿肠山黑山军营寨之险是何样的,然以昔年我在赵、魏带兵进山攻黄迁等部时的情状模拟,则我大约需五天左右,估计才能打胜。”

    刘谦的声音响起,荀贞听到他说:“阴了一两天,这雪才下,这场雪,看来不会小,也不知县乡黔首,贫寒之家,能否熬过这场雪?”

    小吏再小,也是个吏,衣服保暖,犹於风雪院中,难耐酷寒;民间的贫寒百姓,家无长物,衣服都不够一家人穿的,这一下大雪,他们的日子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往年徐州大雪之时,可是不乏百姓被冻死事发生的。

    荀贞回过神来,说道:“君言甚是。”顾与姚?N,说道,“叔潜,明天你陪我一起,循抚县中民户。你叫郡府把备好的御寒衣被诸物调出,明天一道发下。”

    徐州的每个郡,在荀贞的命令下,都预备的有冬天供给贫家御寒的衣被之类。

    姚?N应诺。

    当晚姚?N设宴,宾主俱欢。

    睡到夜半,荀贞醒来,屋子下有火龙,可仍然觉到寒意。

    他披衣推窗,刺骨的冷风顿将醉意、睡意赶走。

    深深的夜色下,外头已是入眼皆白,雪下得更大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,荀贞和姚?N巡视县内各里。

    县中的百姓还好,多数不是十分贫困,一场大雪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影响不大,但也有贫家,无衣御寒,只能杜门不出,一家人拥挤草席上,彼此以体温取暖。

    郡府的吏员跟随荀贞、姚?N,遇到此等贫户,便把随行车中装载的衣、被等物取下一套,给他们暂用。这些衣、被不是送给贫户的,等雪下过,郡府会派人再来收回。毕竟连年战争,徐州各郡郡府都也不富,是没办法年年都准备这么多的衣、被供用的。

    一些县寺的吏员,各指挥仆隶、官奴,分散於县中的各条街上,清扫积雪。

    各“里”的里魁,也领着里吏,组织本里的人手,清除里中小道上的落雪。

    ——却是说了,雪尚在下,为何就清扫积雪?这是因为,根据过往的经验,积雪若不及时清理,那么很可能就会堆积过人膝,不便县人出行,而且雪如果下得特别大时,甚至不排除会把里中住户的家门给堵住的情况发生,故此必须得随下随扫。

    巡了两个里,姚?N笑道:“明公,惜乎彭城县无有贫寒高士,若不然,明公今冒雪巡称抚民,倘要能遇到一位袁邵公,倒也不失为佳事一桩。”

    “袁邵公”,说的是袁安。“邵公”,是袁安的字。

    袁安的父亲,便是汝南袁氏之祖袁昌;袁绍、袁术是他的玄孙。

    汝南袁氏,其家本在陈郡,到袁昌时,乃才迁居汝南。不过袁昌的时候,汝南袁氏尚只是一个寻常士族罢了,袁昌的父亲袁良,本朝初年时人,官不过止於县令而已,袁昌本人则根本就没有入仕,却正就是这位袁安,把袁氏带上了四世三公的飞黄腾达之路。

    姚?N之所以会於此际,提起袁安,似乎有点让人莫名其妙,不过荀贞等人却皆知其意。

    那袁安发达之前,曾做过一件为时人称赞,并对他自己的前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事,即大名鼎鼎的“袁安困雪”。袁安时客居洛阳,那一年冬天,洛阳大雪,积地丈余,雪停后,洛阳令和荀贞一样,巡抚城中,见县中人家皆除雪出,街上有很多乞讨食物的人,却至袁安门时,积雪封路,洛阳令以为袁安一定是冻饿死了,就令吏除雪入户。吏员进到袁安家的室内,看见袁安僵卧床上,尽管奄奄一息,然尚未死,就慌忙出禀洛阳令。洛阳令遂乃入内,惊讶地问袁安为何不出门?袁安回答说道:“大雪人皆饿,不宜干人。”

    就这一句话,得到了洛阳令的赏识,遂被洛阳令举为孝廉。汉之孝廉,相当於后世的进士,自此袁安的仕途之路顿开,一步步,最终做到了三公之位,开启了汝南袁氏的辉煌。

    闻得姚?N此句调笑似的言语,荀贞也开玩笑,说道:“县无贫寒高士,是野无遗贤,此卿治郡得力之功也。”

    用了多半天的时间,把县内各里都巡视了一遍。

    颇有几个年过七十,而家无壮丁的老者,荀贞问其子女何在?或是回答子女早亡,或是回答子在军中。荀贞令姚?N叫郡府吏员给这几位独住的老者送来足够的过冬食物。

    下午回到郡府,荀贞因为那几位老者的事,亲笔写了檄文一道,遣吏急送郯县州府。

    檄文命令留守州府的荀??⒄耪训壤簦?????熘莞骺ず拖衷谛熘葜蜗碌馁鹬葜羁こだ簦?懈骺ざ剂⒖糖宀楸究つ谖奕苏昭?摹⑵呤?陨系睦险撸?庑├险叩墓??率常??筛骺たじ?涸鸢才牛?⑶野?庑├险咭院蟮纳?罡鞣矫妫?羁たじ?惨?F鹪鹄础

    尊老是华夏之传统,对七十以上的老者,汉家规制,本就是有诸多政治、经济上的照顾的,比如七十以上皆赐鸠杖,持鸠杖者,见官不拜,无论官民,谁都不许对之无礼,若敢欺辱持鸠杖者,法律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,乃至枭首;又比如经常会在一些节日赐给国内七十以上老者酒、肉若干,等等,荀贞的这道檄令,算是延续了汉家此项尊老旧制的精神,并从一定程度来讲,是对汉家此项旧制的一个补充和完善。

    雪下个不住,整整下了四天。

    到第五天头上,雪才慢慢的小了。

    姚?N这日上午来邀荀贞,出城去赭土山游玩。

    赭土山,是彭城县境内的一座名山。因为楚元王的坟冢在这座山上,故而此山又被叫做楚王山。楚元王,即是刘太公的第四子,前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弟刘交。前汉时的楚王封地不小,薛郡(鲁国)、彭城、东海三郡皆为其邑,下共辖三十六县,乃是一个较大的藩国。

82 荀镇东巡行二州(七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