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战国野心家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二十章 书理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索卢参将这些东西写好之后,一式两份,一份送到了屈将那边,一份自己保留要带回泗上

    这件事后不久,这边的宣义部终于有所行动,进行了一次解释,并且迅速组织各个小组进行传达讨论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索卢参带着那些从西方返回的人,赶着装满了书籍的马车,连同马奶等一批调任到泗上的年轻人,以及咬出了阙与君的那些俘虏,一同南下,经邯郸返回泗上。

    庶俘芈留在了高柳,成为了一支步骑士连队的连长,新一年补充进来的新兵也开始正式入列训练,基本上每天都在抓训练的事,有时候也能听到一些从草原归来的队伍说起姐姐她们在那边的事。

    看起来一切如常,只不过就是训练的更加严格,不久之后一支工兵队伍从南方来到了高柳,开始在这里组建挖掘城墙、埋火药之类的事。

    新一年从泗上赶来的新的年轻军官们,也在不久之后抵达报道,开始充任一些司马长之类的低级军官。

    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情,逐渐变得不再寻常,宣义部开始宣传一些和草原无关的事,尤其是阙与君参与走私违禁品、阙与君与公朝之间的关系之类的传闻,开始不受控制地在高柳传播。

    两月之后,索卢参等人已经行至赵国的巨鹿泽附近,此时大泽尚存,尚未干涸,极为广阔,水草丰美,正是此时天下泽之一。

    这正是唐尧让位于舜、夏禹疏河、分州旧迹之地。近漳水、滏水、?乘???水、虢水、洚水、澧水、??水、??水,水汇于此。

    浩渺波烟间,一处广阔的村社就在大泽附近的丰腴地上,这正是墨家从泗上转运人员、马匹、商品的一处驿站。

    索卢参这一次南归,走的正是墨家平日转运马匹的道路,从已经被灭但依旧混乱的山国和燕国相近的地方,正有一条每隔百里就有一处歇脚点的秘密路径。

    到了巨鹿后,向西可以抵达邯郸,向南可以过河水,经齐国到菏泽,再从菏泽沿着菏水泗水而到泗上。

    墨家以半公开的身份在沿途经营,组织耕种收购粮食作为沿途转运马匹的饲料,从而将北境的马匹和南部的茶丝绸等远远不断地交易。

    这条贸易路线是公开的,但大部分都是些三不管的地方,各国基本都没有完成变法,集权程度很低,和封地的贵族搞好关系,很多事都可以解决。

    巨鹿泽这一处好地,正是墨家从赵国转运马匹的转站,这里经营的也很不错,附近的村社种植了不少的马匹吃用的粮食,每年可以转运两千匹马。

    索卢参没有在这里停留,而是迅速转向前往邯郸,将要引爆一场很可能波及到赵、魏、韩、齐等原诸国的大事。

    坐在马车上,索卢参却没有在想赵国的那些可能要发生的事,而是在读一本墨去世之后一年出版的墨经,正读到一段趣事,忍不住笑起来。

    上面说道:墨南游使卫,关载书甚多。弦唐见而怪之,曰:“吾夫教公尚过曰:揣曲直而已。今夫载书甚多,何有也?”墨曰:同归之物,信有误者。然而民听不钧,是以书多也。今若过之心者,数逆于精微。同归之物,既已知其要矣,是以不教以书也。而何怪焉?

    索卢参看到这段话,又看了看自己身边的这些书,忍不住想到当年夫和墨一同游历时的样。

    那时候还没有纸张,只有竹简木简,墨那时候有整整四车的书。

    可那些书,如今变为纸张编纂的书,却只有薄薄的几册,自己如今带回来的这四车书,若要放在那木简存在的时代,恐怕得有四百车甚至一千车。

    索卢参心想,墨已逝,适的话到底还是实现了。如今墨走入草帛之内,化身万千,如今弟的数量已经远胜仲尼之三千,墨家已然是天下显学之首,想来墨也会欣慰。

    又想,若是如今没有纸张,自己从极西之地带回的这些书,可要抄写多少竹简?又需要多少人搬运?

    想到这个有趣的事,索卢参心情好了许多,埋头继续看着那本适等人编纂的墨经,揣摩着墨和弦唐的那场对话。

    公尚过去世的时候,索卢参还没有加入墨家,但是公尚过的名字他却早就知道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可以让墨认为“同归之物,已知其要,无需再读书”的人物。这个小故事,说的就是弦唐问墨,说先生你当初跟公尚过说,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,你怎么还看这么多的书?墨告诉弦唐,说公尚过这样的人啊,心对于事理已达到了洞察精微。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,已知道切要合理之处,因此就不用书教育了。

    索卢参提起笔,揣摩着这个故事,提笔在一本批注理解上写道:“同归之物,既知其要这个要,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如勾三股四弦五,其要就是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,等于弦的平方。墨所说的那些书,是诸如勾股三四五、八十、八十五十七等数。而要,则是其的本源,所以说天下同归之物,只要知其要,便可解,无需再看那些列举的书。这是一种解释。”

第二十章 书理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