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战国野心家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七十六章 白骨熔炼祝融血(三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60小说网]https://m.60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等适抵达沛的时候,墨已经抵达了天了

    这一次前往沛地的墨者并非是倾巢而出。除了之前那些已经定下的事,斧矩斤还有一部分墨者要留在商丘,应对工匠会的事。

    加上公造冶提前带来的这些人,也不过一百五十人。

    沛城是小城,不大,周长也就七里地,最长的一条城墙也不过两里。

    依山而建,在微山之南。微山只是个土丘,山上并无石头。沛作为小城,也不能有太长的城墙,各有制度。

    适还没进城门,跟随墨先行一步的造篾启岁早已在那路上等着。

    远远地看到适领着的那些马车,急匆匆跑过来清点了一下问道:“路上没事吧?”

    “没事。人虽不多,可也没人敢动手。巨呢?”

    “城外讲义。巨说你要来了过去。公造冶在这边查到了一些事,这里不比商丘外。”

    适看了看这座小城,将手的几片记录着数量的竹简递给了造篾启岁道:“你先带人过去,我片刻就去。”

    别了造篾启岁,适先去了墨讲义的地方。

    还未靠近,就看到几名持剑的墨者在那巡视。既看到适,点头致意,叫适过去。

    适靠近后,发现三十多名墨者正跪坐于地,骆猾厘保持着请问的姿势,脸上的表情似乎已被说服。

    靠近后,就听到墨说:“……虽国之俗,亦犹是也。杀其父而赏其,何以异食其而赏其父者哉?苟不用仁义,何以非夷人食其也?后鲁阳君又问我……”

    适不知道别的诸是不是也有称呼国的习惯,但墨确实是把华夏直接称之为国的,而且一字不改就是原意,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有化概念的双重身份。

    他一听墨讲这个,心便有些感慨,墨这样的人物交游广泛,开口讲故事都和他这个鞋匠之不同。

    他这个鞋匠之讲故事,只能说些平常见的小事。而墨开口,则一般都是“鲁阳君见我的时候、鲁侯求我的时候、楚王和我交谈的时候、齐侯问我政事的时候……”

    感慨一阵,适便在一旁听墨和这些墨者讲义,大致也听明白了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当年鲁阳君曾说,在楚之西南又蛮夷之国,名叫桥。

    桥国的人有个习惯,生出的第一个孩吃掉,称之为宜弟。谁把第一个孩做的好吃,便献给国君,国君就有赏赐。这可能是鲁阳君和墨闲扯淡的时候随口说起的,便问墨这件事可笑不可笑。

    墨便回答说:国的风俗不也是这样吗?父亲被国君强制征召去行不义之战,用死换来儿的富贵,这难道不就是把父亲送给国君吃而儿接受赏赐吗?还有贵族们征召劳役去修建宫室,常常有人劳饿而死,这难道不是吃人吗?那些夷狄吃人最起码还给赏赐,修建宫室吃人可是连赏赐都没有啊。

    所以要改变这些不义的风气,国之内再无不义之战,贵族节用不再经常征召农夫为自己私利……做到这些之后,再去嘲讽那些夷狄吧。

    他是个善于寻找共同点的人,要不然也不能总结出圆的几何学定义,也不可能用归纳法找出光学的八条基础。

    适刚来,不知道墨为什么讲起了这件事。听了一阵才算明白过来,墨是借这件事为将来做准备。

    大抵就是天底下不义的风俗太多,需要仔细分辨,并非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就一定是符合大义的。

    所以骆猾厘既然对这里祭祀敛财的事觉得不义,那么一定也要认清楚世间其余的不义事,善于分辨,将来全都要反对,哪怕是些根深蒂固的风俗。

    到最后似乎又夸奖了几句骆猾厘,只说让他保持这份见不义而怒的心思,日后分清楚更多的不义,一手剑术总有用不完之时。

    随后又说起一些看似理所当然、传承已久的东西,实际上也是不义的、可笑的,将来需要改变的。

    墨经常评价各国施政,当着各国国君的面也是动辄指责,众国君也无可奈何,在这众墨者之骂几句各国的政策不义实在正常。

    听起来,墨似乎很有些移风易俗、改变天下三观的意思。适转念又想,所谓同义,不就是这么回事吗?灌输什么是好的、什么是错的,古今外不是一直都在这样做吗?无非就是时空与地理区别之下,对错好坏各不相同罢了。

    不多时,墨讲完,也看到了适在那听着,便冲着适招招手道:“你来的正好。刚才你也听到了这些事,那赛先生与唐汉知晓极多事,不知道可曾听过桥夷食人事?又作何评价?”

    适想了一下,说道:“唐汉先生的意思,与巨之义差不多。赛先生极少谈义,只谈本源,他有几句话倒是提及过桥夷食人事。”

    墨一听适说到事物本源,也来了兴致,他是个喜欢探究事物本源的人,问道:“怎么说的?”

    “巨也知道赛先生有重乐土之说。也知道不少夷狄群婚而居,知其父不知其母。那桥夷,按赛先生所分,应在二重乐土之末。原本女采集男狩猎,群居杂交,孩只知其父不知其母。”

    “后领悟天志,也学会了刀耕火种,男便可养家,自然希望血脉流传。但群婚对婚之俗尚在,于是杀第一,因为不知道第一是否是自己的血脉。所谓宜弟,宜的其实是耕种男的血脉延续。”

第七十六章 白骨熔炼祝融血(三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